
大棚种植补光有没有必要
大棚补光灯只是日常口语化的一种叫法,其实它真正的名称是植物补光灯。从它的作用来讲是依照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根据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使用灯光代替太阳光来提供给温室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光源的一种灯具。现在大部分采用的为LED植物补光灯,因为这样的灯在使用过程中发热量非常的小。那么问题来了:大棚种植补光有没有必要?

在探讨大棚种植补光的必要性时,我们需明确一个观点:并非所有大棚都需要人工补光,而是取决于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光照条件。充足且有效的光照时间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保障作物品质的关键。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的大棚种植中,由于冬季白天日照时间短,且常伴有阴天和降雪,这种气候条件对作物的生长构成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工补光显得尤为重要。
为何大棚种植需要人工补光?
这并非大棚基础建设的必备环节,而是根据农户需求和作物生长情况来灵活决定的。简言之,是否安装补光灯取决于是否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品质。在正常情况下,作物每天接受不少于4-6小时的光照即可满足其光合作用的需求,因此,除非特殊情况,否则补光灯并非必需。然而,在某些地区,如北方冬季,日照时间短且天气多变,这时人工补光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确保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从而维持其正常生长。
温室植物补光灯的设计差异
目前,温室种植中常用的补光灯主要有两种类型:钠灯和LED灯。这两种类型的补光灯在设计上存在显著差异,不仅在补光效果上有所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通常,钠灯的价格较为亲民,但补光效果相对一般。而LED补光灯,尽管价格稍高,但其出色的补光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①钠灯作物补光灯的基本特点
钠灯的价格亲民,适用于对补光要求不高的种植环境。然而,由于其光线中红光和蓝光的含量较低,导致其补光效果相对较弱。尽管如此,钠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却有助于提升温室内的温度。因此,在普通的日光温室内,钠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不仅能增加光照,还能为温室带来额外的温度提升,而且投资成本较低。
②LED植物补光灯的特性解析
LED植物补光灯,被誉为冷光源,其运行过程中发热量极低。这种灯在植物补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结合了红光LED和蓝光LED,通过特定比例的组合,形成针对不同作物的光源。这种精确的比例控制,对作物的光合作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若比例不当,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影响不大。
在东北地区,由于冬季白天光照时间较短,对温室作物的生长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一自然限制,当地农民广泛采用了植物补光灯技术。这种补光灯不仅延长了作物的光照时间,还通过精确的光谱调控,促进了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提升了产量和质量。
在华北地区,日光温室的建设中,植物补光灯并非不可或缺的配置。虽然补光灯能提升作物的生长环境,但其成本也不容忽视。即便是价格亲民的钠灯,每亩地的整体配置费用也大约在3000元左右。然而,在东北地区,由于气候的特殊性,补光灯的配置就显得尤为必要。东北的冬季雪期长,有时甚至会持续一周以上,这导致温室内的光照条件极差。缺乏光照不仅严重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损害作物的品质和口感,还会降低其市场售价。因此,在东北地区的大棚蔬菜种植中,补光灯的配置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有效减少因光照不足而导致的作物损失。
综上所述,大棚是否需要补光,主要取决于温室所处的地理位置。华北地区如山东、河北等蔬菜大棚密集的省份,由于光照条件相对较好,补光灯并非必要配置。而东北地区则因冬季光照时间短、雪期长等气候特点,使得补光灯成为大棚蔬菜种植的重要辅助设施。